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风雅中华

1.人文主义教育

(1)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

费吉里奥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通才教育)

教学内容适合学生个人爱好和年龄特征

重视体育锻炼

文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对立,职业教育不是以培养绅士

维多里诺

创办“快乐之家”

主张通才教育,古典学科为课程中心

热衷古希腊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想

重视学生品德培养与基督教信仰的养成

格里诺

过高评价“西塞罗主义^1”,造成形式主义的弊端

先学习语法规则,后学习古典作品

卡斯底格朗

教育目的是培养融学者与骑士为一体的“文雅骑士”(侍臣)

(2)北欧人文主义教育

伊拉斯谟^2

基督教与人文主义并重

培养虔诚德行和智慧的基督教徒

批判抨击西塞罗主义,文以载道,学文重要学道更加重要

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批判蒙昧主义和教会的虚伪腐化

维夫斯

基督教与人文主义并重

批判经院哲学弊端,要用心理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

推崇归纳法,从个别事实到一般事实

莫尔

要求废除私有制,实行公共教育制度,并首倡普及义务教育

规定广泛的学科,提供直观教学和本民族教学

重视体育和劳动教养,主张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人文主义教育的比较

不同点:①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则强调宗教与道德的价值; ②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重视通过教育培养富于自由,平等精神的公民;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则关注通过教育培养理想的朝臣和君臣
相同点:①均将古典科目构成人文主义课程的基础和主体; ②均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重视治人治世之学; ③均重视古典语言,漠视本民族教学; ④均在后期发展中表现出形式主义的弊端。

(4)人文主义基本特征

人文主义:培养目标上,重视个性发展,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

古典主义:借鉴古人见解,古为今用,托古改制,推崇文雅教育

世俗性:教育关注今生,而非来世

宗教性:信仰上帝,不反对宗教,改造宗教使之成为世俗与人文精神混合物

贵族性:由于文艺复兴运动性质决定,教育目的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

2.新教教育

(1)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

因信称义,人因真诚信仰而获新生,使灵魂得救

众信徒皆教士,人只要为了信仰,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权利和义务

提倡新的善功与天职观念,凭信仰从事各种职业与日常生活皆属善功,天职与尽世俗生活是一致的

教育权由国家掌握,而不是教会

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建立学校新机制,主要是识字教育,仅为看懂《圣经》

(2)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瑞士)

人与生俱来带有原罪,教育使人避免堕落

人信仰热爱上帝之心是后天形成的

人并非像上帝那样全知全能,故应不断完善自身

为具备勤奋,俭朴,效率,责任感等道德品质,人必须受教

因信称义

服从世俗政权同服从教会是一回事

提出普及义务,免费教育,被称为“普及教育之父”“免费学校的创始人”

重视人文学科价值

(3)英国国教派教育

推崇人文主义精神

英语教学加强

国家通过教会管理学校

3.天主教教育

(1)耶稣会学校

初级部(中等教育,大学预科):拉丁语、希腊语、文法、古典文学

高级部(高等教育):逻辑学、形而上学、心理学、伦理学、数学

(2)组织管理

以1559年《耶稣会章程》和1599年《教学大全》纲领性文件为标准和尺度。明确规定教学内容,教学顺序方式,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职责及其交互关系,以法律权威性保证教学组织与管理统一性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3)教学方式

寄宿制和全日制,集体授课与分班教学,提倡爱的教育,很少体罚


拾穗 6/11/2024, 1:38:1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