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欧美教育思想

风雅中华

1.杜威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活,学校生活成为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点,满足儿童需要和兴趣,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

教育即生长,摒弃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让教育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生长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和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尊重学生不等于放纵

教育即经验的持续的改造,经验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更是一种行动与行为,是学生发展成长的载体。经验过程强调人的主观性,要求尊重儿童身心发展条件和水平,顾及儿童兴趣

(2)论教育目的

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希求的是过程内在的目的。教育目的是生长,是内在于教育过程中。其主要意图在于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制,在于要求教育尊重儿童愿望和要求,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造

(3)论课程与教材

观点

批判旧课程割裂儿童世界的统一性,缺乏社会精神和直接灌输

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

教材心理化解决照顾儿童心理水平获取系统知识问题,心理化是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并对经验组织、抽象和概括

评价

①儿童理解直接经验需要一定的系统知识为条件

②并非所有的系统知识都可以还原成直接经验

③组织经验的贯彻存在困难(师生水平、教学时间、儿童个人经验)

(4)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反省思维,意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将问题解决

①创设真实情境

②产生真实问题

③必要观察

④提出解决方法

⑤检验观念是否正确

(5)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途径:学校生活、教材、教法
教学方法:道德教育应在社会情境中进行而不能只停留于口头说教。建立在学生本能冲动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基础上

2.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1)改造主义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的一支)

代表人物:康茨、拉格、布拉梅尔德
时期: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20世纪60年代受到冷漠批评
主要观点:①教育应当以改造社会为目标 ②教育应当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精神和有清楚明白,切合实际的社会目的 ③教育工作应以行为科学为依据 ④课程教学应当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⑤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劝说教育
影响:是实用主义教育在新的社会时期的延续批判,同时期的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教育,并吸收他们阐述的某些教育观点
不足:停留在空泛的理论上,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

(2)要素主义教育

代表人物:巴格莱、莫里森、柯南特、贝斯特
教育目的:传授人类文化遗产共同要素
课程:学科课程的核心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要素是人类文化遗产中永恒不变,共同超越时间的要素,是种族文化和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①教学过程是一个严格训练智慧的过程 ②学校要注重儿童思维力,智力、道德感的训练 ③要特别注重天才发掘和培养 ④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刻苦学习,循序渐进
教师:教师应该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核心人物教师只有具有渊博知识,一流头脑才能成为权威人物
特点:学校教育系统向学生传递民族文化以培养文化一致性学校教育强调系统性逻辑性学术性,学校教育严格训练与严格考试
影响:教育主张与教育观点受到政府重视
不足:较少考虑儿童个别差异和能力水平,忽视儿童动机情感,教材与生活脱节

(3)永恒主义教育

代表人物:艾德勒、赫钦斯
时期:20世纪30年代产生,50-60年代,在教育界曾有较大影响
观点:①教育的性质是永恒不变宇宙存在一种永恒绝对的统一的存在,事物变化被一种普遍法则所支配人是理性的动物,建立在永恒不变的人性基础上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不变的 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永恒的理性人的理性与精神力量得到充分发展,达到人性的自我实现 ③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教育应当传承永恒的真理,永恒课程是由世界名著构成的
特点:①强调人的理性 ②强调培养理性的途径是学习古典名著 ③有较突出的复古主义倾向
缺陷:依赖哲学思辨,缺乏心理学社会学依据,脱离现实社会

(4)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代表人物:[梵蒂冈]教皇保罗二世
时期:是托马斯·阿奎那经院哲学在20世纪30年代的复活
观点:①教育应当以宗教为基础理性要服从宗教信仰,以神学为最高原则 ②教育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 ③学校课程以基督教精神为基础 ④教育应该处在教会的严格控制下
特点:①教育特别属于宗教教育 ②道德教育重视 ③宗教与科学互为依赖,相互补充
不足:既是公民又是信徒的观点自相矛盾

(5)存在主义教育

存在先于本质存在的意义和方式,揭示个人与他人及世界关系强调人的主体性是认识事物的出发点,人的自由选择决定他的本质

观点:①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完成 ②品格教育在人的自我发展中的重要性学校教育主要任务是形成学生品格修正知识的看法,传授知识是自我存在和发展自我手段 ③学生应该能自由选择道德标准,否定客观道德标准 ④采取个别教育教育方法,适应学生个性,推崇产婆术 ⑤教师是学生自我实现的影响者和激励者
特点:①以人的存在为研究对象 ②强调品格教育重要性 ③提倡个人自由选择
影响因素:个性发展、教育个性化、积极师生关系
传播:20世纪20年代诞生在德国,二战后转移到法国,美国等国家,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衰落

(6)分析教育哲学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衰落
定义:逻辑方法和语言分析方法澄清基本概念哲学任务是对语言意义进行描述解释,以达到清思目的(分析概念、命题)
人物:彼得斯、奥康纳
观点:①教育哲学是一种清思活动教育哲学是用分析哲学方法对教育理论概念命题检验教育哲学研究要正确使用教育术语,符合逻辑,举出反例 ②教育哲学任务是澄清教育领域概念和命题 ③用逻辑实证论和语义分析学方法研究教育逻辑实证主义:教育的实际情况反映在一定的手段目的逻辑模式中语义分析学:教育概念逻辑前提和普通语言应用作为分析的主要对象
特点:①分析哲学方法研究教育问题 ②教育哲学的分析批判的功能 ③关注对教育“教学”过程
影响:①严格正确使用各种教育术语和概念 ②教育哲学中的革命
不足:夸大分析哲学作用,忽视教育价值和道德问题,描述解释空泛繁琐

(7)新行为主义教育

时期:20世纪30年代产生新行为主义,20世纪60年代产生新行为主义教育
代表人物:斯金纳、加涅、托尔曼
理论介绍:S-O(中介变量^1)-R
主要观点:1️⃣教育是塑造人的行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条件^2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结果
2️⃣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运用教学机器强化
3️⃣确立程序教学理论
4️⃣构建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活动四要素:学习者、刺激情景,记忆内容、动作学习是整套内部加工过程,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反馈教育研究,关注教育学习媒介关系,教学目的的行为化
特点:试图用心行为主义心理学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思想内核是学习理论和教学技术,不涉及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有较强操作性
不足:忽视人的意识和心理在学习中的作用,忽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本质区别

(8)结构主义教育(建构主义教育)

时期:20世纪50年代产生,盛行于60年代,至今在西方教育界仍有较大影响
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
观点:①教育应重视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反对S-R联系解释的学习教育是教育者引导学习者实现知识转化,并使学习活动内化的构造过程 ②注重掌握各门学科基本结构课程,以各门学科基本结构为中心 ③尽早传授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师创造条件,使儿童尽可能早的开始学习 ④倡导发现法和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引导学生从事物表面现象去探索具有规律性潜在结构的一种学习途径 ⑤教师是结构教学的主要辅助者
特点:将现代信息社会的系统科学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结合课程和教学改革为核心推动教育改革
不足:过分强调认知结构,对学生发展作用,课程理论化抽象化

(9)人本主义教育

时期:20世纪50年代产生在美国60年代趋于成熟,70年代进入鼎盛期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弗洛姆
主要观点:①教育目的是培养自我实现的人 ②构建人本课程 ③学校应创设自由学习和发展氛围
特点:①凸显人的主体性 ②人的理智和情感的和谐一致③课程和教学改革 ④力图纠正主知主义和主情主义两种偏向 ⑤课程理论逐渐取代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不足:过分强调主体性和个人价值个人简单直接等同个人价值

3.未来教育思潮

(1)终身教育

时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
主要观点:①终身教育是应对人类在现代社会中面临各种新挑战的需要 ②终身教育是从一个人出生到生命终结为止,不间断的发展也是各个阶段紧密有机联系 ③终身教育目标是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④终身教育实施原则是使教育成为人履行生活职责的工具

(2)多元文化教育思潮

时间: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
背景: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是在批评熔炉论基础上形成的其直接背景是美国反对种族歧视,争取种族平等的民权运动

拾穗 6/11/2024, 1:38:1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