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述

风雅中华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教育现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1. 揭示教育规律;
  2. 探讨教育价值;
  3. 探讨教育技术。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2)《论语》一书汇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伦理政治和教育方面言论;

(3)《学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4)《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

(5)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1623年英国教育学家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为教育学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2)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编写的《大教学论》[^1]是近代最早一部教育学著作;

(3)1693年英国洛克出版《教育漫话》;

(4)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爱弥儿》,阐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5)1780年德国特拉普出版《教育学探讨》,是首次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

(6)1781-1789年,裴斯泰洛齐出版的《林哈德与葛笃德》是西方第一个将劳动与生产实际结合的教育家,明确提出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7)1803年《康德论教育》出版,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四次在大学讲授教育学;

(8)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9)1861年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出版《教育论》。

3.19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1)实验教育学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
代表:(德)梅伊曼、(德)拉伊
观点:反对赫尔巴特代表的概念思辨教育学将实验心理学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教育实验三阶段:假设实验应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研究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影响: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走上“唯科学主义”迷途,不适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问题研究。

(2)文化教育学

时间: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
代表:(德)狄尔泰、(德)斯普朗格
观点: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在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教育研究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方法,强调理解和解释的方法教育目的是促进社会历史客观文化向个体主观文化转变培养人格途径是陶冶、唤醒,建立对话的师生关系
不足:思辨气息浓厚,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夸大社会文化现象价值。

(3)实用主义教育学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
代表:(美)杜威、(美)克伯屈
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否定教育为生活作准备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增长,教育没有其他外在目的学校是一个雏形社会,学生要学习现实社会生活基本态度价值课程组织以儿童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
不足:忽视系统知识学习;弱化教师教学过程主导作用;模糊学校特质。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阶级性

  • 教育起源于劳动

  • 现代教育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

  • 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唯一方法

  • 教育受政治经济文化制约,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

  •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方法论基础

(5)制度教育学

时间: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
代表人物:(法)乌里、(法)洛布罗
基本理论:教育学应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景中个体行为的影响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之间的疏离是教育制度造成的教育主要目的是完成社会变迁教育制度分析还包括分析隐性的制度

(6)批判教育学

时间:20世纪70年代兴起,当前西方教育理论界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
代表人物:(美)鲍尔斯、(美)金蒂斯,(巴西)弗莱雷,(法)布迪厄
基本理论:当代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不公平与不公正,造成社会差别、歧视和对立根源学校教育功能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下层子弟很难在学校教育中取得成功人们已将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看成自然的事实,而不是利益集团故意制造的结果,关注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目的是揭露“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教育现象充满利益纷争,采用实践批判方法揭示利益关系

4.教育学状况与价值

状况

  • 研究问题领域扩大

  • 研究基础与研究模式多样化

  • 细密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

  • 研究与实践改革关系日益密切加强自身反思,形成教育学元理论

价值

  • 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拾穗 6/11/2024, 1:38:1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