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风雅中华

1. 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1)制定教育方针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德教育完成其道德

(2)壬子癸丑学制

最初意向是以欧美学制为蓝本,后来在参照日本学制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经验,形成了民国新学制,即壬子学制

1913年陆续通过一些有关学制法令,因而1912-1913学制又称为壬子癸丑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首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3)颁布课程标准

1912年12月颁布《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开设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等课程

1912-1913颁布《中学校令》及《施行规则》,《课程标准》

2.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军国民教育旨在培养国民强健体魄和尚武精神,强体强兵,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军事化寄托蔡元培捍卫民主共和良苦用心

实利主义教育,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使教育能发挥提高国民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也是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概括

公民道德教育,汲取西方自由博爱思想,结合中国传统伦理,优秀文化,意在缓解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

世界观教育培养人们立足又超脱现象世界,贴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人的“完全人格”

美感教育:超越利害关系和人我之分,是实现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现象世界:能够用经验得到,时空不分,受因果律制约,存在形式是相对的,政治的
实体世界:超越经验之外,只可直观感悟,没有时空,不受因果律制约,存在形式绝对的,非政治的

(2)改革北京大学

①改变学生观念,整顿教师队伍,培养正当兴趣

②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尚自然,展个性

③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④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推行选科制,沟通文理

(3)教育独立思想

1922年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非宗教运动》,阐述了关于教育独立思想的看法:

①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受教育者发展自己能力,完成人格,对人类文化尽到责任

②教育要完成其使命应完全由教育家去办,保持其独立地位

③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④教育经费独立不得挪作他用

⑤教育行政独立,提出大学区制

3. 新文化运动时期和 20 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1)白话文教学

北洋政府时期,文学作品逐渐使用白话文,为学校教育提供了理想的国语教材与课外读物

(2)教育观念的变革

①教育的个性化,教育尊重个人,平等相待,发挥个人特长

②教育的平民化,教育机会均等^1

③教育的科学化

(3)平民教育思潮

平民教育思潮共同点在于批判传统的“贵族主义”的等级教育,破除千百年来封建统治者独占教育的局面,使普通平民百姓享有教育权利,获得文化知识

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站在人民立场,为广大劳工阶级争取教育权利,平民教育必须符合劳动人民谋求自身解放的根本利益,与阶级斗争并行不悖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希望通过平民教育来实现平民政治主张,通过语言文字通俗化,学校教育与和社会教育结合,倡导知识分子主动帮助劳苦大众去获取教育

(4)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基本内涵有以工俭学,勤工俭学,工人求学,学生做工,工学结合,工学并进,培养朴素工作和艰苦求学的精神,以求消除体脑差别。

前期以实业救国和教育为追求,后期转变为寻找革命救国道路。

(5)职业教育思潮

职业教育思潮由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发展演变而来

职业教育旨在培训学生一技之长,谋求生活,迎合民族资本主义对技术人才迫切需要是中等资质学生晋级所长

(6)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主张以儿童中心,师生民主平等,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根据儿童个性心理实施启发教育

(7)科学教育思潮

科学教育,一是物质上知识传授,二是应用科学方法于科学态度训练

五四运动后,科学教育运动表现在提倡学校中科学教育和提倡以科学方法研究教育

(8)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教育作为国家工具,目的在于保持国家稳定,抵抗侵略

教育作为国家任务,国家承担教育设施运营

其主旨是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加强国家观念,实现国家统一与独立

(9)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

①赫尔巴特教学法

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以学生心理过程为依据,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组织和规范化

但同时这种方法本身的缺陷和被简单的理解和机械的运用,造成教学普遍存在沉闷呆板和形式主义,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②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以反传统教育自居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与反封建反传统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代背景契合,受到教育界人士的欢迎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形成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关注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它在培养有民主自由意识的公民,有独立个性的个人,有从事社会各种工作实际能力,建设者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③设计教学法

由克伯屈创造的一种教学方法,主张由学生自发的决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内容,在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实行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主张从实际生活中获取学习材料,打破教学科目的界限,摒弃教科书,强调教师的责任在于利用环境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设计教学法破坏了系统的学科体系,使知识支离破碎,过于放任自流,加之时局的动荡,设备的缺失,试验在1924年后逐渐沉寂

④道尔顿制

由美国柏克赫斯特女士在道尔顿中学创立。将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按学科性质陈列参考书与实验仪器,废除课堂传授,学生与教师订正学习公约后,按兴趣自由组织时间安排学习,由教师与学生分别记录学习进度

道尔顿制的实质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更多的负责

由于道尔顿治理论本身的缺陷和师资设备等方面的困难,20年代后终止

⑤文纳特卡制

由美国教育实验家华虚朋发明的一种激进的个别教学方法

文纳特卡制将课堂分为学科课程(上午)和活动课程(下午),在学科教学上倡导个别化教学,对教师与学生有很高的要求

与道尔顿制相比,文纳特卡制显然更成熟,他既注重儿童的个性和自由,也强调儿童的团体意识和社会化过程

4. 收回教育权运动

1923年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决定讨论学校生活基督化,立即激起中国进步学生的反抗。

余家菊在《教会教育问题》一文中,率先提出收回教育权口号

1924年英国圣公会所办的广州圣三一学校当局因阻挠学生的爱国行动,而激起全校学生公愤,一些人退学以示抗议,6月广州学生收回教育权运动委员会宣告成立,收回教育权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1925年收回教育权运动在五卅运动中达到高潮,同年5月,浙江教育厅率先禁止全省学校宣传宗教,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示认可办法》是收回教育权运动中最大的实际性成果

评价:尽管教会学校的教育权并没有彻底收回,但是收回教育权运动使教会教育的发展势头在一段时间内受到遏制,教会学校的宗教色彩有所淡化,真正的教育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

5. 1922 年“新学制”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于1922年制定并通过壬戍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

学制标准:①适应社会健康需要 ②发扬平民教育精神 ③谋求个性发展 ④注重国民经济利益 ⑤注意生活教育⑥普及教育
学制特点:①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 ②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实 ③中等教育阶段是改制的核心,是新学制的精粹 ④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系统 ⑤改革师范教育制度 ⑥缩短高等教育年限,取消大学预科
学制评价:新学制加强了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训练比较彻底的摆脱封建传统教育的束缚,适应社会生活和个人需要时代特点

拾穗 6/11/2024, 1:38:1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