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风雅中华

1. 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1)兴办学堂

①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草堂

万木草堂,由康有为设立。继承传统书院办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包含义理考据,经世和西方科技政治,1898年戊戌政变后自行解散

②对洋务办学观念有所突破的学堂

南洋公学。1896年盛宣怀奏请在上海设立南洋公学,采用西方近代学校体系,分初高中等级,相互衔接并按年级逐年提升,包含维新观念,民国后发展为交通大学

经正女学。1898年经元善等人在上海创办,课程内容由中西两大类构成,是近代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正规女子学校

(2)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1895年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在北京上海成立强学会、维新会

以学会为阵地,以报刊为传媒讲西学、论国事、宣传变法主张、抨击封建势力,进行维新思想的启蒙,起到扩大教育面,开民智、兴民德的作用

2.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1)京师大学堂

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成立之初行使双重职能,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2)改革科举制度

①废除八股文,改用策论

②科学考试以实学实政为主

③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④设立经济特科

3.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1)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

①废除八股考试,改试策论,待学校普遍开设后再废科举

②大力创办学校,改变传统教育内容,传授科学技术,培养新型人才

③派遣留学生,翻译西书

(2)《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

现实世界一切苦难根源皆因有九界存在,他在书中描绘了一幅大同社会蓝图,在理想社会里破除了九界,实现了天下太平,仁爱万物

人本院是胎教场所,胎儿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

育婴院与慈幼院是幼儿教育主要承担机构

小学院是小学教育场所

中学院是人生关键阶段,课程照顾学生个性特征

大学院主要任务是开发民智,注重实验

此外还阐述男女平等和女子教育问题

4.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1)“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

国家强弱随人民的教育程度为转移,梁启超将开民智与兴民权联系起来,一定程度上揭示专制与愚民,民主与科学内在联系,他的开民智实际上具有科学与民主启蒙内涵

后来梁启超觉察到民智和民权并不能划等号,提出教育应当确立宗旨,教育的宗旨建立在民族文化批判继承和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的优秀成果上

教育可以培养一个人权利意识,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奴隶性

(2)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培养新民,新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的特性和品质,诸如国家思想公德,自由新民正是具有资产阶级政治信仰,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和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的新国民。

(3)论学校教育制度

时期教育场所年龄
幼儿期家庭教育与幼稚园期5岁以下
儿童期小学校期6-13岁
少年期中学校期14-21岁
成人期大学校期22-25岁

介绍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身体、知情,自制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基本特征,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系统介绍西方教育心理划分学制理论的人物。

(4)论师范教育

1896年梁启超在《实物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指出传统学校教师不通六艺,不读四书,新式学堂教师在言语、费用、效率等的弊端,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设立师范学校,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

(5)倡导女子教育

梁启超,从女子自养自立、成才成德、教育子女,实施文明胎教等方面,揭示女子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接受教育是女子的天赋权力,也是男女平等的保障,指出女子教育的发展水平反映了国势的强弱

(6)改革儿童教育

西人强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中国则与之相反

西人重视理解中国注重识记

西人注重直观教学,实务教学中国注重言语文字

西人注重儿童的学习兴趣

认为中国应从编写儿童教学用书入手,对儿童教育进行改革

5. 严复的教育思想

(1)培养德智体兼备的真国民

鼓民力,是提倡体育,包括禁止吸鸦片和女子缠足等陋习,使国民有强健身体,体育与智育是相辅相成的

开民智,全面开发人民的智慧,提高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其核心是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取士,讲求西学

新民德,主要是改变传统德育内容,用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取代封建伦理道德

(2)“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批驳守旧派三纲的永恒性,指出西方社会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体用不可割裂,西方科学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用牛体马用比喻论证中西文化的整合不是简单的肢解拼凑

6.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1)壬寅学制

1902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下,拟定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奏呈颁布,统称《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

(2)癸卯学制

1904年张之洞等人重新拟定一系列学术性的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因公布时在癸卯年,又称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以实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3)废科举,兴学堂

1901年重新确认取消八股考试,设立经济特科的改革措施

1905年光绪帝下令,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科举制废除后,有力配合学制颁布后兴学政策的落实,各级各类学堂大量兴办,其中许多新式学堂由传统书院改造而来

(4)改革教育行政体制

1905年12月,清政府批准成立学部,将原来的国子监一同并入

1906年清政府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颁布各部官制通则草案

1909年颁布《视学官》章程

(5)厘定教育宗旨

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第一次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提出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宗旨

1906年学部拟定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五项教育宗旨,经奏请朝廷认定,宣示天下。该教育宗旨比中体西用更进一步,尚公是爱国如家、视人如己,尚武是军国民教育,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宣布的教育宗旨。

7. 清末的留学教育

(1)留日教育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后,士人们纷纷涌向日本,形成留日高峰,尽管留日归国学生在传输近代西方科技方面整体层次不高,但他们充实了新式学堂师资,壮大了实业技术人才的队伍,翻译大量日文西学书籍,较广泛的传播的资本主义思想观念,特别是以留日学生为骨干形成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群体,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产生重要影响

(2)庚款兴学

1905年前后针对美国19世纪末以来的排斥华工政策,中国沿海各地掀起广泛的抵制美货运动,同时留日高峰的形成引起美国朝野注目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自1909年起,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一部分,以先赔后退方式退还给中国,并与中国政府达成默契,用退款发展留美教育

为了实施庚款留美计划,中国政府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

1911年又专门筹建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

1909年后,中国留学生留下美国改变过去流向结构

拾穗 6/11/2024, 1:38:1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