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

风雅中华

1. 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1)党化教育

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模仿苏俄的“以党治国”模式,推衍得出党化教育

所谓党化教育是在国民党指导下求得教育的革命化,民主化,科学化,社会化,即将教育方针建立在国民党的根本政策之下,按国民党的党义和政治的精神重新组织学校课程

党化教育的本质是推行一个政党,一个主义的专制教育,以管国民党的办法管教育,以国民党的组织纪律为学校的规章制度

(2)三民主义教育宗旨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内容:中华民国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持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

1931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以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民国教育宗旨及方针政策

(3)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1937年8月,国民政府提出了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一方面采取一些暂时的教育应急措施,另一方面强调维持正常的教育和管理秩序

1938年4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

在进行抗日战争的同时,要致力于民族改造和国家复兴,教育的着眼点要放在战后,培养战后国家建设需要的无数专家学者

举措:高校迁移,部分高校改为国立,建立战地失学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安置失学学生

2. 教育制度改革

(1)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与废止

1927年6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蔡元培等人提案,仿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中央设中华民国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地方试行大学区制,取消民国以来中央政府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的教育行政体制,以实现教育行政机构的学术化。

同时规定全国各地按教育,经济交通等状况划分为若干个大学区,每区设大学一所,大学社校长一人负责大学区内一切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务

试行大学院与大学区制,寄托蔡元培学术领导行政与改变官僚化学术主观愿望,终因理想过高,忽略中小学实际需要与专制独裁文化落后的国情,导致学术官僚化更为浓厚

1928年国民政府改大学院为教育部,1929年宣布废除大学区制

(2)戊辰学制的颁行

1928年提出戊辰学制,该学制颁布后经过多次局部的增改和调整,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

其指导原则是根据中国国情,适应民生需要,增高教育效率,提高学制标准,谋个性之发展,使教育普及,留地方伸缩之可能。

(3)训育制度

国民政府通过建立训育制度,对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严格管理,要求注重刻苦勤劳习惯养成和严格的规律培养,将礼义廉耻列为学校校训

国民政府学校信誉制度,虽然有一些道德教育的价值,但帮助实施专制独裁统治的作用是主要的,所提倡的一些道德规范不少属于封建道德范畴,因此其道德的观念上的倒退显而易见

(4)童子军训练

童子军是一种使儿童少年接受军事化教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1934年中国童子军总会正式成立,蒋介石为会长,要求在广大中小学校推行童子军制度

(5)高中以上学生学生军事训练

1928年济南惨案后,基于民族义愤,大学院下令全国专门以上学校一律增加军事教育课程

1933年蒋介石下令凡高中以上学校学生军训不合格者不得报考大学,使得军训作为完成学业和升学的必要条件

在抗战时期,出于抗击侵略,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考虑,对广大中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一定军事训练,确有其必要性,并且增强学生爱国情感,民族责任心,但是国民党统治者有意识军训成为专制独裁统治服务的工具

(6)实行毕业会考制度

1932年5月,国民政府突然下令对中小学实行毕业会考制度,由于下令突兀,又无专家论证和局部实验,当年会考学生不及格者居多,此后会考制度覆盖师范教育,职业教育

南京国民政府通过会考制度加强对学生和学校管理,操纵控制学校求职就业

3. 学校教育发展

(1)幼儿教育

中国幼儿教育,一会儿学日本,一会儿学习美国,很少有符合本国国情的

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设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开创中国幼儿教育实验研究之风,使幼儿教育走向中国化科学化的道路

(2)初等教育

1927-1937稳定发展时期,教育建设法制化,国民政府以三民主义为旗号给予教育发展,一定保障,加强对初等教育控制

抗战时期,国民党提出抗战建国口号,实施国民教育制度,初等教育,在时局动荡中仍能维持一定发展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初等教育走向衰败

(3)中等教育

1927-1937年,中等教育内部结构调整,废止综合中学,设立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高中不分文理科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抗战建国方针,中学数量增长较快

抗战胜利后,中学教育一度得到短暂发展,全国中学数量达到民国历史最高点

(4)高等教育

1927-1937年,高等教育稳步发展逐步定型

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大学组织法》规定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培养专门人才

1937-1945年,高等教育开始受挫

抗战胜利后,高等教育在数量上达到国民政府时期最高点,由于国民政府挑起内战,高等教育已丧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拾穗 6/11/2024, 1:38:1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