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

风雅中华2023-02-07

精神分析取向社会工作理论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无)意识三个层次。

意识即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

前意识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

潜意识(无意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核心观点是,人的任何精神活动都是存在其根源的,并非出于偶然。根源就是潜意识,它对人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因此要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就必须探寻潜意识的意义。

人格结构内容
本我内驱力和欲望,享乐原则,不会改变
自我由本我发展而来,调节本我与超我的现实原则
超我由自我发展而来,良心和理想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名词解释

力量均衡,人格系统内外与环境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作用达到均衡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 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影响)

  • 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 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 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技巧

::: note 名词解释

心理动力反思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正确了解和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的技巧

人格发展反思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往的经历、调整自己人格的技巧

:::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

  1. 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境中了解服务对象。
  2. 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3. 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人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主要观点

所谓问题解决是增强个体界定问题、行动目标、规划及评估不同行动策略的认知能力,达到能够在不同情况下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和行动目标。

所谓归因是指个人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的解释。

所谓认知治疗原则,指的是修正一些认知上的错误假定,包括过度概括、选择性认知或归因、过度责任或个人肇因假定、自我认错或顶罪、灾难化思考、两极化思考等。

认知行为理论实务原则

界定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则

(1)服务对象的问题不是固有的。服务对象的问题及其行为都是学习得来的,也是可以经由学习改变的。

(2)问题的外在性与内在性。个人能力不足、习惯性思维都可能造成个人认知错误,以致无法发出正确的行为。不仅要通过行为训练修正行为,而且还要通过调整个人的认知来促进行为的改变。

(3)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注意服务对象问题及其处境的独特性是正确界定和评估其问题的前提。

确定助人目标的原则

(1)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

(2)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

(3)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4)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辅导过程中运用的原则

(1)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认知行为学派主张,个人的知识经验的形成是积极主动地,个人的认知和生活形态是通过正确解读外在环境事件的意义,有效的自我调适来构架和调节的。(2)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协助服务对象自助、自立,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3)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以实现助人和自助的目标。

助人的步骤 中级

✅ 确定错误认知

✅ 要求受助者自我监控错误认知

✅ 探索错误认知与潜在感觉或信念之间的关系

✅ 尝试运用正面的、正常的思维方式

🧪 检验新的认知的有效性

系统理论 中级

主要观点

一是要从系统外部获得生存所需的生存资源,并保持系统内部运行稳定、平衡和完整;

二是在系统内子系统之间要具有一定的互动和互惠性;

三是系统内部的子系统需要不断的调试,以保证其与系统目标的一致性,否则就可能导致系统的终止。

系统理论的实务原则

服务对象问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

评估焦点包括生理、心理和各个系统

问题是动态的,不断被评估

服务瞄准整个系统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主要观点

生命周期:指的是用时间线方法重现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社会结构和生活事件的意义。

人际关联:指的是个人拥有与他人联结而建立关系的能力。这种关联能力的发展始于亲子间照顾关系的建立,并由此在未来生命周期中发展出各种互惠的照顾关系。

胜任能力:指的是通过个人与环境间的成功交流经验,建立个人有效掌控环境的能力。胜任能力包括自我效能感、建立有效人际关系的能力、信心信念、动员环境资源和社会支持的能力。

角色表现:是指对个人在社会层面的一种互惠性的社会期待,是个人参与社会的媒介,但是却受到个人感受、情感、知觉和信念的影响。

生态地位:指的是个人所在某种环境区域的特征,特别指有利于或不利于特定发展任务的环境因素。这种概念的意义不在于为个人进行社会分类,而是为了了解形成个人目前处境的发展历程。

适应力:指个人与在与环境的交流过程中,个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和回应以达到最佳调和度。从生态观点来看,适应良好是两者间成功互惠的结果,而适应不良则是个人的需求与环境所能提供的资源、社会支持之间无法匹配调和的结果。

基本原则

(1)系统观点有助于维持实践的一致性,从服务对象的处境出发,看到他们的限制和机会,分清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权利、责任及其可能的影响。

(2)要充分认识情境的重要性,情境决定社会工作者的目标和可能的回应方式。

(3)要采用积极视角,在不利情境中看到改变和进步的可能性。

(4)要辨识行为模式以看到积极的可能性和应改变之处。

(5)系统理论重视过程,即关系和互动是如何产生的,内容和结果如何。

(6)与他人一起工作也是系统理论的重点,包括重视他人、个人支持网络、机构和社区资源。

注意事项

  1. 人们遇到的许多问题不完全是由个人原因引起的,社会环境中的障碍是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2. 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着眼点不能仅放在个人身上,要从与之相关的不同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着手。

  3. 服务对象与各个系统的关系是动态的,社会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对服务对象与环境的关系作出新的判断。

  4. 对服务对象的帮助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把他们的问题放到不同层面的系统中去看待和解决。

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理论 中级

人本主义实务理念

人本主义理论关键词

尊重,人的内在价值与能力

存在主义实务理念

(1)觉醒,即个人意识的觉醒。对自我不真实生活的幻灭,进而到对真实生活的正视过程。

(2)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痛苦是必然的,痛苦对人的生命具有指导性。存在主义强调对过去经验的解释对于未来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选择的自由。强调个人的主观性和选择的自由。

(4)对话的必要性。人是无法独立生活的,个人必须通过他人的反映来彰显自己的意义,并根据这个意义来选择行动、进而成长。

(5)实行。社会工作者如果希望受助者能够肯定他自己的独特性,就必须通过社会工作者对受助者的肯定来实现。

增权赋能理论 中级

基本假设

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

社会环境中存在直接或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能力,但障碍可以改变

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通过与社会环境积极互动促进潜能发挥

服务对象有能力、价值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是一种合作的伙伴关系

取向

  1. 增强权能社会工作在伦理价值上:强调推动社会正义、尊重受助人自决与自我实现,并让受助人充分参与服务计划的制订。

  2. 干预认可:指各方面的对干预计划可能的允许范围。权能指的是一种能力,具有权能的个体能够在社会中获得他们应该得到的社会资源,他们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空间。社会工作者要尽可能在各方面允许的范围内为受助者争取更多的资源。社会工作者要协调各方面的限制,使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达到一致。

  3. 在概念框架方面,增强权能观点认为,权能不是稀缺资源,经过人们的有效互动,权能是可以不断被衍生出来的。权能一般发生在三个层次上:

    • 个人层次,包括个人感觉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
    • 人际层次,指的是个人和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
    • 环境层次,指能够改变那些不利于个人权能发展的制度安排。

服务目标

(1)协助受助者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

(2)协助受助者了解社会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分享和运用的。

(3)协助受助者认识社会工作者只是帮助其解决问题的伙伴,受助者自己则是解决问题的主体。

(4)协助受助者明确无力感是可以改变的。

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

(1)工具性支持:包括引导、协助、有形支持与解决问题的行动等。

(2)表达性支持:包括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认可等。

优势视角理论

主要概念

优势,几乎所有的事物中都包含着优势,包括体验、个人品德、天赋、感悟、故事、灵性、意义和社区资源。

增强权能,在优势视角理论看来,几乎所有的事物中都包含着优势,包括体验、个人品德、天赋、感悟、故事、灵性、意义和社区资源。

在优势视角理论看来,几乎所有的事物中都包含着优势,包括体验、个人 品德、天赋、感悟、故事、灵性、意义和社区资源。

成员资格是一种身份、一种权利、一种参与的机会和责任,成员资格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必须让服务对象走出被压迫的环境,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

抗逆力,它是一种面对磨难的抗争能力

治愈和整合,治愈意味着整合和调动身体与心灵的机制,去面对障碍、疾病和断裂。治愈也需要个人与社会物理环境之间建构良性关系

对话与合作,对话需要有同理心、对他人的包容和认同。合作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工作,成为他们的代理、顾问,与他们一起创造利益。

悬置怀疑,要求社会工作者悬置这样的怀疑,真正从信任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去建构专业关系。

原则

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是有优势的
创伤、虐待、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
与服务对象合作,可以最好地为服务对象服务
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
专业关系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中级

ABC情绪理论框架

A代表引发事件

B代表对象的认知和评价

C代表对事件出现后的认知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特点

  1. 明确辅导要求
  2. 检查非理性因素
  3. 与非理性因素辩论
  4. 学会理性生活方式
  5. 巩固辅导效果

任务中心模式 中级

家庭治疗模式 中级

危机介入模式 中级

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包括普通生活经历的危机以及特殊生活经历的危机

拾穗 6/12/2024, 9:28:19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