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

风雅中华2023-01-02

坚持习近平经济思想 了解

第一,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第三,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四,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第五,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 第六,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 第七,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选择题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 论述题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

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供给与需求的辩证关系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新需求催生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 论述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实现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筑科研创新高地,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第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第五,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选择题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放宽准入限制,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要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同时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坚持节能优先方针,建立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行循环经济,构建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要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选择题

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过程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

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而是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

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所有制层面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层面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体制机制层面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

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选择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

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

总目标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拾穗 6/11/2024, 1:38:1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