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唯物史观

风雅中华2022-12-31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选择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唯心史观的缺陷

  1. 至多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2. 只看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而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选择题

社会存在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因素、非决定性力量)
人口因素(影响因素,非决定性力量)
物质生产方式决定性力量生产力
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合称为生产资料
劳动者: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最基本的内容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社会意识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式中经济、阶级、利益有关的内容):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非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式中与经济、阶级、利益无关的内容):语言学、心理学及自然科学等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首先,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其次,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最后,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选择题

生产力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在哲学上,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它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一是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二是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

三是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相结合,才能变为现实生产力。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它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与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等因素相结合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观念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 了解

TIP

政治上层建筑:监狱、军队 观念上层建筑:法律、宗教、哲学

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它的核心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选择题

TIP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INFO]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 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当它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这一规律表明,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形式和方向,都取决于经济基础的状况。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选择题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社会形态的特点

首先,社会形态的内容是全面的,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二者缺一不可,犹如“骨骼”和“血肉”。

其次,社会形态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最后,社会形态是历史的,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社会形态更替的特点

  1.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 取决于民族利益;
    • 取决于交往;
    • 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
  3.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发展的五大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一动力) 选择题

内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二动力) 了解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三动力) 了解

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改革的性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四动力) 了解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五动力) 选择题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

首先,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具体说法考点释义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正确说法在“生产发展中”或者“生产劳动中”,科学技术可以是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错误说法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科学技术不是决定性因素,它只是一个重要动力

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 了解

英雄史观

群众史观

现实的人及其本质 选择题

所谓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看,人的本质在于劳动。

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选择题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再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最后,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 和工作方法。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选择题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因此,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具体说法考点释义
“历史人物决定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错误说法“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不是历史人物所能决定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历史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历史人物有时会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正确说法“历史世间的进程和结局”,在有些时候,确实是由历史人物决定的
拾穗 6/11/2024, 1:38:1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