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对象目标
- 解救危难
- 缓解困难[1]
- 激发潜能
- 促进发展
约 953 字大约 3 分钟
2025-03-13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普通社会工作: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承担的,不计报酬的思想政治教育性或公益服务性的活动。如工作单位内部的工会、社会上的关工委
行政性社会工作: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困难人群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
专业社会工作:是由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展开的助人活动。
服务对象功能
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恢复弱化的功能
促进人的发展
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相互适应
社会功能
专业方法的发展:20 世纪上半期,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方法确立。20 世纪70 年代, 社会工作行政 也成为专业方法。
目标模式的变化:走出了单纯的治疗、救助旧框架,治疗-预防、救助-发展成为基本思路。
工作对象的拓展:从关注“最困难的群体”到“有需要的人士”以及“所有与人类生活相关的方面”。
社会工作是渐进的、不断改变、逐渐达到目标的过程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中双方互为行动主体和客体;
是社会工作者帮助、协助和协同服务对象改变的过程;
是社会工作者动员和链接各种资源的过程;
是帮助服务对象调适其与生存环境关系的过程
要素 | 地位 |
---|---|
服务对象 | 基本前提 |
社会工作者 | 助人行动的主体 |
价值观 | 灵魂 |
直接服务角色
服务提供者[2] 治疗者,社区矫正、戒毒 支持者,授权增能助人自助 使能者:有能力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倡导者:倡导某种合理行为 关系协调者: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间接服务角色
行政管理者 资源筹措者 政策影响者 研究者
就业促进社会工作(就业培训、职业辅导、减压)
减灾社会工作(灾后救助、灾后重建)
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精神抑郁、精神障碍)
发展性社会工作(社会发展的视角,人和社区的发展,社会福利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类型 | 说明 |
---|---|
治疗型 | 问题学生 |
变迁型 | 生活辅导、学业辅导、就业辅导 |
社区-学校型 | 家校合作 |